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应对水危机刻不容缓 时间:2025-08-06   访问量:0

    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用水总量比2023年略有增加,用水效率稳步提升,非常规水源供水量持续增加,水源结构不断优化。然而,即便有这样的数据表现,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依旧形势严峻,污水处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水资源保护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整体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像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其面积占全国的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耕地占60%、GDP占44%,但水资源仅占19%。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情况更为突出,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正常年份下,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北方多数河流过度开发,淮河、西北部分内陆河流、辽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更是超过100%,远远超出流域允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与此同时,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以色列等世界先进水平国家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80%以上。工业领域同样不容乐观,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落后,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8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相当于先进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


水资源保护


    在污水处理方面,我国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能耗和碳排放挑战。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存在消耗大量能源和化学药剂、释放大量温室气体(CO2、CH4)、未能有效利用污水中蕴藏的有机化学能(1.5-1.9kW・h/m3)等问题,本质上是一种“以能消能”、“污染转移”的非绿色处理模式。2024年我国城市、县城和乡村污水总量达9260亿吨,污水处理形势紧迫。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相关科研团队积极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综合多级生物处理”工艺,构建了太阳能驱动的生物电化学系统EC-AnMBR和厌氧氨氧化联合电产甲烷(EC-AOM)联合技术体系。该技术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导电性碳毡+钛网”组合电极,与BES-AnMBR新型耦合生物反应器相结合,在最优运行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98.0±2.7%,对污水中的氨氮等污染物也有优异的去除效果。同时,构建的EC-AOM反应器,实现了高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和生物气的原位提纯,甲烷产量可达92.4±3.7mL/d/L,法拉第效率高达85.4±9.5%。整个工艺实现了从能源消耗到能源生产的转变,处理后出水COD降至180mg/L以下,去除率达98.3%,满足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系统整体能耗仅为0.166-0.182kW・h/m³,较常规活性工艺节省46%的能源消耗,经济效益显著,较传统工艺节能95%以上。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保护和污水处理工作,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水资源现状,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公众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政府需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和设施建设的投入;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科研机构应持续创新,为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提供更多高效、低碳的解决方案;社会公众也要增强节水意识,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共同守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