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加码:污水治理上升为城市发展核心议题
近年来,我国将污水处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核心领域,各地通过立法、标准制定和监管升级推动治理进程。
制度完善:内蒙古发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明确建立“按效付费”机制,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昆明出台《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技术规范》,对管网设计、施工提出精细化要求,填补了区域性技术空白。
设施升级:云南省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7.4%,近三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覆盖228条道路;南京市通过修复280公里问题管网、扩建20余座污水处理厂,将城市污水收集率提升至88%,实现从“末端处理”到“源头管控”的转变。
执法从严:2025年重庆江津区某工业园区因管网塌陷导致污水溢流入江,监管部门对涉事企业启动溯源核查并限期整改;山东乳山、江苏丹阳等地对管道破损引发的污染事件实施24小时抢修,同步追责主体责任。
二、技术创新:从“治污”到“资源循环”的跨越
污水处理行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再生水利用:山西太原建成全国首个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将处理后污水用于工业冷却、生态补水和市政绿化,氯离子浓度降至5mg/L以下,企业用水成本下降30%。
污泥变资源:太原晋阳污水处理厂将污泥制成有机肥,1吨蛋白浓缩液价值达1500元;南京推动污泥焚烧发电,提升协同处置能力。
智慧监测:成都高新区采用管网异物实时监测系统,2025年天府五街管网堵塞事件中,48小时内完成清淤并溯源违规倾倒企业,较传统处置效率提升70%。
三、全民共建:绿水青山需要社会协同守护
环保部门呼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
企业责任:清徐经济开发区要求入园企业100%使用再生水,通过水价分级制度倒逼节水改造。
公众参与:多地开展“民间河长”“排污口随手拍”活动,2025年湖北宜昌博主揭露长江排污口事件推动跨区域联合执法,体现社会监督力量。
教育先行:全国中小学将污水处理知识纳入环保课程,通过“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模式传播节水理念。
“治水之功非一日可成,但每一滴清流都值得全力以赴。”山东中科蔚蓝表示,企业将坚守“让每座城市拥有会呼吸的水系统”使命,与社会各界共建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报道说明:本文综合政府公开数据、企业技术白皮书及多地治污案例,力求展现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立体化进展。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持续投入与创新,更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