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聚焦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现状、挑战与突破 时间:2025-07-23   访问量:0


    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m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然而,在总量可观的背后,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问题依旧严峻,关乎民生福祉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保护


    从用水结构来看,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m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高达61.6%,工业用水占16.4%,生活用水占15.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占6.4%。尽管用水效率稳步提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但水资源在不同领域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虽然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效,如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国控断面I-III类水比例从2014年的63.1%上升到2024年的90.4%,劣V类水从9.2%下降到0.6%,但部分地区问题依然突出。

    以污水处理能力和管理为例,上海市在2024年5月被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管网混接、雨污合流现象严重。2023年全市有3500余万吨污水直排长江,371座防汛泵站中124座存在雨季排污问题,严重污染城市水环境,虬江、桃浦河等河道多次出现雨季水质恶化。此外,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长期偏低,甚至存在数据造假情况,如青浦区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有6座未达目标要求,安亭污水处理厂编造生化需氧量数据。


水资源保护


    相比之下,也有不少地区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上成果显著。商南县持续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印发《商南县碧水保卫战年度实施方案》,完成丹江沿线125个入河排污口“回头看”及15个重点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加强城乡污水管网升级,形成全域联动治理格局。同时,对“一河七沟”开展拉网式排查防控黑臭水体,划定5个农村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实施滔河等12个小河流治理项目,水生态持续向好。

    兰州市围绕河长制、碧水保卫战等任务,狠抓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全市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均建成废水处理设施,实施多个企业废水处理改造项目。通过争取资金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建成多个生态湿地及水污染防治项目,高效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9.7%。黄河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同样为100%,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稳定保持在二类水质。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合理利用问题,再生水利用成为重要方向。晴隆县再生水利用及盘江水泥厂节约用水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这是黔西南州首个服务工业企业的再生水利用项目。该项目将晴隆县二期污水处理厂尾水引至水泥厂,每年可为水泥厂提供20万立方米以上工业用水,不仅解决企业用水不足,还削减用水成本,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构建起“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业回用”的循环经济链条。


水资源保护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预计年内投运,每日可生产5万吨高品质再生水,每年节约利用水资源超1000万吨。项目采用先进污水处理工艺,整合区域内企业污水,使区域再生水回用率突破40%,大幅降低企业污水处理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中科蔚蓝提醒您: 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工作任重道远,既需解决当前部分地区污水治理不到位、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也需持续推进再生水利用等创新举措。各地应借鉴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强化监管与技术创新,共同守护水资源,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