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现状:保护与挑战并存​ 时间:2025-08-18   访问量:0

    在当今社会,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现状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水资源保护


    从水资源分布来看,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资源仅占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曾分析,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

    不仅如此,水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部分流域与湖泊普遍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以千岛湖为例,作为杭州等城市约1000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虽然湖体水质整体较好,但也面临着面源污染的威胁。当地环保部门水质监测数据及评估结果显示,2001-2015年间,千岛湖湖体水质类别为Ⅰ-Ⅱ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状态,总氮是水质下降的首要污染物,导致千岛湖水质一度逼近Ⅲ类标准。据媒体报道,千岛湖面源污染主要来自流域范围的农业生产,淳安县境内“一江十九溪”、建德市九条汇入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的水质均比湖体及新安江水质差,尤其是总氮等指标。

    不过,面对重重挑战,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水资源保护


    在湖北十堰,积极开展“净水北送”各项行动,将水土保持作为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强力推进。通过持续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十堰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3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科技赋能也为水质安全保障增添了强大动力,十堰市设立了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并在各区县设立分中心,利用数字技术,凭借无人机航拍、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对区域内河流“全天候、全场景、全方位”开展动态监管。此外,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其中,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道由41名退役军人组成的放马坪老兵犟河志愿服务队,以及方滩乡成立的“云水方滩”志愿护河队,都为守护家乡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污水处理领域,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北控水务玉溪市污水处理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座服务玉溪市中心城区约28万人口、日处理能力达10万吨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A²/O生化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出水达标率100%。其污染物去除效能显著,COD、BOD5、氨氮、TP去除率常年保持90%以上,总氮去除率超过75%。“低碳”理念更是贯穿处理全流程,通过设备的迭代升级与工艺的持续优化,每年实现碳减排2319吨。同时,该厂将污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处理达标的尾水经二氧化氯消毒后,输送至企业作为工业用水,也用于市政绿化、道路保洁,到2026年,玉溪再生水利用率将从35.54%提升至46%。

    广州南沙的四涌西污水处理厂也凭借创新技术和良好运行成效入选《2025年度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该厂针对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处理的难题,创新打造“2+1”城镇污水治理模式,融入“动态余量-实时配比”控制逻辑和构建“数据-模型-设备”一体化智能闭环等两项关键创新技术,形成“厂-企-政”协同新模式,显著提升了处理效能和稳定性。首创的“动态余量—实时配比”控制逻辑,实时计算生化系统污染物容纳余量,动态调整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进水量配比,突破了静态设计的瓶颈,提升了工业废水的最大接纳比例和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水资源保护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任重道远。尽管各地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水资源浪费现象,一些地区不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盲目、肆意发展,造成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恶果。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较低。2004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8倍。北方多数河流过度开发,淮河、西北部分内陆河流、辽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经超过100%,远远超过流域允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是生命之源,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当前的水资源现状,我们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工作。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广节水技术和工艺,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动员更多公众参与到水资源保护行动中来;公众也应增强节水意识,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珍惜每一滴水。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切实保障我国的水资源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