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安全防线筑牢污水处理迈向“系统治理+资源化”新阶段 时间:2025-11-13   访问量:0

     水利部2025年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用水效率稳步提升,但水资源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利用仍面临多重挑战。随着“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模式推广、再生水利用提速,我国正从“末端治污”向“全链条保护”转型,筑牢水资源安全屏障。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现状:总量充裕但治理任重道远

    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61.6%,工业用水占16.4%,生活用水占15.6%。值得关注的是,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4.3%,较2023年增加39.3亿立方米,水源结构持续优化。

    但污染问题仍不容忽视。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三大领域,部分流域存在重金属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截至2025年8月,全国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超90%,但整而不改、改不到位等现象仍有发生,小微水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仍是薄弱环节。

    城市治污:从“邻避设施”到“生态地标”

    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厂—网—河(湖)”一体化运维成为主流模式。北京、厦门、苏州等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管网、泵站与处理设施联动,有效减少汛期溢流污染。其中,厦门两个水质净化厂获评全国首批绿色低碳标杆厂,创新采用半地下、全地下建设模式,破解土地紧张难题。

    厦门某水质净化厂以“三层空间”设计实现20万吨/日处理规模,上层打造的“花屿・悦海园”绿化率达59.38%,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空中花园”;另一水质净化厂三期用地仅9.85公顷,处理规模却达30万吨/日,吨水建设成本节约30%。2024年厦门市级水质净化厂再生水回用量2.13亿吨,回用率36.28%,远超国家25%的考核指标。


水资源保护


    乡村实践:污水治理与产业增收双赢

    农村污水处理正探索“资源化利用”新路径。广东普宁市某村创新“污水治理+人工湿地+茭白种植”模式,村民生活污水经微生物处理后,用于灌溉80亩茭白田,每年节水18万吨,节省化肥费用16万元。2024年该村茭白产业为集体经济增收7.2万元,同时解决了农田撂荒问题。

    在北方缺水地区,再生水成为“第二水源”。河北平泉市建成70.4公里再生水输配管网,采用“工业为主、生态补充”的利用模式,2023年供应再生水638万立方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41.8%。通过置换地下水,当地地下水水位稳步回升,瀑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显著提升。

    政策护航:构建智慧监管长效机制

    生态环境部已出台14项排污口溯源、整治技术标准,推动地级市全覆盖整治方案。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管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倒逼排污责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明确到2025年建成100座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推动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城市智慧治污到乡村资源循环,我国水资源保护正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随着再生水利用范围扩大、智慧监管技术升级,水资源安全保护将持续迈向系统化、精细化、资源化新阶段,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