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治理动态:公益诉讼推动监管归位
平舆县“僵尸处理站”整治(2023年6月)
河南省平舆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属地政府对西关桥旁长期闲置的污水处理站整改,清理河道直排污水,修复设施运行,实现出水达标。该案例凸显法律监督对生态治理的推动作用。
铜梁区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改造(2022年4月)
重庆铜梁区永嘉镇通过“生物脱氮除磷+紫外线消毒”工艺处理污水,并配套15亩生态湿地种植鸢尾、美人蕉等植物,对出水二次净化,实现水质升级,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范例。
二、农村污水治理:痛点与破局
农村污水直排顽疾
四川攀枝花倮果一村部分自建房因缺乏管网,生活污水直排金沙江,塑料垃圾、化学残留威胁下游水质。尽管政府整改,但分散式污染仍需长效监管。
技术与管理双轨并行
集中处理:如安徽宿州通过新建管网和泵站,解决4个村民小组直排问题;
分散式方案:人工湿地、小型处理站等因地制宜措施,降低建设成本。
三、技术创新:从高效处理到资源循环
生态化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协同作用净化污水,兼具景观价值。例如铜梁区湿地项目使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再降20%。
智能化运维
九江市建立“一站一策”动态监控机制,山东省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故障响应效率提升60%。
资源回收突破
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MBR)等技术实现污水回用率达90%以上,化工废水处理后可用于灌溉或工业冷却。
四、全民参与:构建治理共同体
公众监督的力量
平舆县通过群众举报发现“僵尸处理站”,推动整改;
倡议书呼吁居民循环用水(如洗米水浇花)、减少含磷洗涤剂。
企业责任升级
东莞某企业违法直排事件后,环保部门要求企业配备应急设备并加强员工培训;
工业园定制化管网技术降低排污冲击,实现“废水变资源”。
五、行动呼吁:共筑水安全防线
政府:加大农村管网覆盖率,探索“以奖代补”激励企业技术投入;
公众:参与河道巡查,举报违法排污(如扫码举报平台);
媒体:持续曝光典型案例,普及污水处理常识(如磷污染危害)。
中科蔚蓝作为环保行业的品牌企业,再次呼吁污水治理需从“末端执法”转向“源头防控”,从“政府主导”升级为“多元共治”。唯有技术创新、制度完善与公众觉醒三者共振,方能守住绿水青山的未来。如果您是生产型企业或者有污水排出需求的企业,不确定污水处理的工艺及产品,中科蔚蓝设置对应热线,欢迎您的咨询: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