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到黄河,生态修复与技术革新重塑水生态格局
近年来,中国以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核心,通过系统性治理与技术创新,推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从城市地下净水厂到农村生态湿地,从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到湖泊生态修复,多地实践证明,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为原则的治理模式正成为破解水生态难题的关键路径。
一、国家战略驱动:从“九龙治水”到系统治理
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作为中国生态保护的两大核心区域,近年来通过跨区域协同治理实现了从单一治污到全流域修复的转变。在长江中下游,铜陵等城市通过规划环评审查严格化工项目准入,推动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财政向安徽拨付水污染防治资金3.1亿元,支持铜陵市实施长江水源地保护、经开区水生态治理等20余个项目,推动区域水质持续改善。
黄河流域则通过国际合作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2024年启动的世界银行贷款山东黄河生态示范项目,投资1.5亿美元在东营、滨州等地开展人工造林、湿地修复及盐碱地治理,应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生态保护体系。该项目计划在2028年前完成湿地修复7.8万亩,为黄河下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二、技术创新赋能:智慧水务与生态工程并举
城市污水治理正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地下治污、地上惠民”的双重目标。武汉黄孝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铁路桥地下建成10万吨级全地下花园式净水厂,采用MBR膜过滤技术使尾水达到地表水准IV类标准,不仅为黄孝河提供生态补水,其地上部分的金桥体育公园更成为市民休闲新地标,形成“头顶打球、脚下治污”的绿色共生场景。该厂配套的智慧调度平台实时监控63座场站和2685公里管网,暴雨期间通过调蓄池和强化处理设施成功化解渍水风险,2022年武汉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0.9%。
农村污水治理则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化利用模式。广东茂名市针对农户分散、地形复杂的特点,在塘边村等区域推行“黑水无害化+灰水灌溉”模式,通过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菜园消纳,实现污水零排放。浙江饶平县联饶镇山门村利用原有排水明沟改造暗渠,结合生态塘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建设成本降低40%,年运维费用减少70%,形成“低投入、高可持续”的农村治污样本。
三、多元共治格局:社会资本与公众参与激活治理动能
在政府主导下,社会资本和公众正成为治理的重要力量。湖南大通湖通过“退养、截污、疏浚、增绿、活水”十字方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近三年吸引投资超4.7亿元,占总投入的50%以上。当地渔民转型水草种植与生态养殖,形成“水草+螃蟹”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工业领域则通过制度创新破解零散污染难题。东莞在全国首创零散工业废水集中处理模式,建立“政府监管+第三方运营”机制,1.2万家企业通过统一平台登记废水转移,5家处理中心日处理能力达2550吨,2022年累计处理废水33.36万吨,推动9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
四、长效机制构建:从末端治理到全链条管控
为确保治理成效,多地建立“按效付费”与智慧监管机制。武汉黄家湖污水处理厂通过厂网一体化运营,将进水BOD浓度提升至100毫克/升,同时利用分布式光伏年发电723.9万度,占厂内用电量的26.7%,入选国家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江西靖安县引入第三方运维单位,通过智慧化平台实现78座农村污水处理站的实时监控,但也暴露出管网检测设备不足、考核机制待完善等问题,为后续优化提供借鉴。
中科蔚蓝提示:从长江岸线的生态复绿到黄河滩区的湿地重生,从城市地下的“隐形净水厂”到乡村田间的生态沟渠,中国正以国家战略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多元共治和长效机制,重塑人水和谐的生态格局。未来,随着“厂网河湖一体”治理模式的深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中国有望为全球流域治理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水生态修复中国方案”。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