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多地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时间:2025-07-21   访问量:0

    在当今社会,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短缺现象在部分地区愈发严重。然而,各地正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改善水资源现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多地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现状: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并存

    从全国范围来看,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水污染形势严峻。部分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得用水需求不断攀升,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缺水已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丰宁:守护潮河源头水

    潮河作为北京密云水库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长119公里,流域面积335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出境水量0.94亿立方米,占密云水库入库量的14%。为护好这一泓清水,丰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生态涵水方面,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以及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作。自2018年以来,丰宁完成造林绿化90.95万亩(潮河流域23.7万亩)、森林抚育46.32万亩(潮河流域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13%。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生态修复等工程,综合治理面积182.7平方公里。实施潮河“一主四副”改造工程,对潮河县城段主河道及4条支流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岸环境。目前,全县森林每年可涵养水源8.68亿立方米,年减少淤积泥沙量0.15亿吨。

    在污染治理环节,丰宁新建一座日处理3万吨污水处理厂,并对原有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标准提升至京标一级A。同时,在潮河沿线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12处,日处理污水3200吨,实现潮河流域傍河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上,相继搬迁潮河干流重污染养殖企业12家,实现潮河沿岸500米无养殖;建设年处理能力5万吨华电生物质沼气综合利用项目,粪污资源利用率90%以上;科学划定潮河流域化肥农药减量区,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总量较2018年下降21%以上。

    此外,丰宁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实施监测能力提升及智慧化建设项目,建立监测点位23个,持续开展总氮监测,精准获取流域总氮变化趋势。全面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完善流域总氮溯源解析,为总氮防控提供坚实基础。建设潮河可视化系统监控点位70处,对重要点位实时监管,实现智慧巡河信息化管理。通过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河长和网格员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在潮河流域共设县乡村三级河长78名,河务警长、警员11名,负责对潮河干流、支流进行全方位巡查。近几年,潮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二类及以上标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多地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河南鹤壁:污水的“涅槃之旅”

    鹤壁市作为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不足河南省人均水资源量的二分之一,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十分之一,可供开发利用的当地水资源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位于鹤壁科创新城的鹤壁市淇滨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淇滨分厂,承担着鹤壁市新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中水利用等职能。每天,约10万立方米来自新城区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汇集于此。

    在该污水处理厂,污水要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3项流程,需要经过9道工艺、1天时间才能变成再生水。污水首先经过粗格栅拦截大块悬浮物,再通过提升泵房抬升水位,随后流经细格栅进一步去除较小漂浮物,并在沉砂池中沉降去除砂粒等杂质。在生物池,污水依次通过厌氧、缺氧、好氧区,有效去除磷、氮等主要污染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确保出水各项指标达到排放要求。通过生物池后,污水在二沉池进行再次沉淀,二沉池上层的上清液进入接触消毒池投加次氯酸钠消毒。最后在絮凝反应斜板沉淀池中,投加除磷剂使磷酸盐形成胶体并絮凝沉淀,进一步净化水体。经过处理的再生水,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污水处理的终点也是再生水循环利用的起点。净化后的生活污水变成再生水,一部分供鹤壁鹤淇电厂生产使用,一部分为披烟园中水湿地公园提供水源,还有一部分排至盖族沟和刘洼河作为生态补水。如今的鹤壁,12座污水处理厂年可处理污水量1.25亿立方米,且出水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为再生水循环利用提供稳定的量和质的保证。通过试点建设,全市将新增再生水利用量约2900万吨,再生水回用量提升至5800万吨,有效弥补供水总量缺口,推进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湖北潜江:四维治理改善水生态

    潜江市近年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六个坚持”为引领,通过“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维治理体系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聚焦四湖总干渠、东荆河等重点水域,创新构建四维治理体系,建立动态水质监测预警机制。2025年首季度监测结果显示,汉江潜江段、东荆河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田关河、西荆河等主要河道基本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区域水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夯实。

    针对饮用水安全保障,潜江强化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加强汉江泽口、红旗等两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常态化巡查,推进“千吨万人”集中式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整治。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现两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惠及百万群众饮水安全。同步推进的地下水型水源替代工程,有效优化了城乡供水格局。

    在排污口治理方面,潜江累计完成113个长江排污口溯源整治,剩余两个正加速推进。针对通顺河、总干渠等重点水域创新实施“一口一策”分类整治方案,目前66个重点排污口已完成治理。随着洪湖流域总干渠支渠排污口排查启动,将为后续综合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同时,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与生活污水处理,借力相关项目,完成174个行政村污水治理、25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提升至43.96%。通过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随着《2025年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任务清单》印发,22项年度重点任务均按时序推进。四湖总干渠新河村断面水质已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标志着流域生态修复进入新阶段。通过强化部门协同与专家指导机制,形成了科学治水的示范效应。此外,潜江深化与周边地区合作,创新建立跨区域水质监测、污染联防联控及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科学调度涵闸泵站、强化沿线管控、实施月度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等措施,构建起上下游共治共享新格局,确保流域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多地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四川绵阳:智慧运营守护涪江

    在四川绵阳城区东南部的涪江畔,北控水务绵阳塔子坝污水处理厂如同城市的“肾脏”,默默净化着城市污水。该厂每天处理约20万吨污水,自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处理后的尾水一部分排入涪江,另一部分用于市政绿化、道路清洗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如今,塔子坝污水处理厂已成为智慧运营的典范。通过充分利用Becloud云平台,实现了对污水处理厂和村镇污水处理站的实时监控、指挥调度和科学决策。同时,借助SED生产管理系统,对污水运行工、设备维修工、水质检测工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可视化科学作业管理,有效提高了污水厂的管理效能和生产保障度。

    该厂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将数字化技术与污水处理深度融合。依托智能曝气、智能加药等手段,进水、提升、曝气、混合、回流等污水处理工艺无需人工调控操作,实现了高质量的自动运行。通过物联网技术(IOT),水厂核心设备全部上网,并融入技术与运维人员的工作流程中,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效识别设备异常状态,并通过工单系统实现异常情况处置联动。智能化升级带来显著成效,塔子坝污水处理厂夜间应急次数已从每月23次降低到1-2次,设备程控率从54%提升至86%,不仅保障了污水厂的安全稳定生产,还实现了高效智慧运营,极大地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

    作为四川省第一批的环境教育基地,绵阳塔子坝污水处理厂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和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向社会大众进行环境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

    中科蔚蓝提醒您:各地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水资源问题依然严峻,未来仍需持续发力。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更多创新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另一方面,需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推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