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全球水资源危机加剧,中国积极应对挑战 时间:2025-07-28   访问量:0

    近期,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为全球水资源现状敲响了警钟。报告显示,2023年是过去30年来全球河流最干旱的一年,全球超过50%的集水区出现异常,多数流域水量偏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的的喀喀湖甚至降至“有观测记录以来最低水位”。不仅如此,全球河流流量和水库流入量已连续5年低于正常水平,这使得社区、农业及生态系统的可用水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水压力。


水资源保护


    在冰川方面,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的初步数据表明,全球冰川损失折合水量超6000亿吨,为过去50年最高水平,且2023年是连续第二年全球所有地区的冰川均报告质量损失,冰川融化严重威胁着全球数百万人的长期水安全。与此同时,水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自然・通讯》杂志的建模研究指出,氮污染会显著增加出现缺水情况的河流盆地系统数量,预计到2050年,全球三分之一次盆地将严重缺乏清洁水源,受影响人数将增加30亿。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水资源状况同样备受关注。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m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m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最大,为61.6%。与2023年相比,用水总量虽有所增加,但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4%和5.3%(按可比价计算),用水效率稳步提升,非常规水源供水量持续增加,水源结构不断优化。


水资源保护


    然而,中国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污水处理行业,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存在能耗高、化学药剂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多以及未能有效利用污水中有机化学能等问题。2024年我国城市、县城和乡村污水总量达9260亿吨,亟需开发低碳高效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部分地区仍存在污水排放不达标、面源污染等问题。以丹江口水库重要入库河流浪河为例,过去其面临着水质污染等问题,经过一系列治理,截至今年8月底,浪河流域氨氮、总磷分别下降82.1%、50%,平均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丹江口市通过提高生活污水收集标准、污水处理标准、支沟水质监管标准,开展“五无乡村”建设,加大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浪河水质。

    面对全球水资源危机以及国内的挑战,中国正在积极行动。一方面,科研人员不断研发新技术,如针对污水处理行业高能耗、高碳排放的痛点,创新性地提出了“综合多级生物处理”工艺,构建了太阳能驱动的生物电化学系统EC-AnMBR和厌氧氨氧化联合电产甲烷(EC-AOM)联合技术体系。该技术通过多级生物处理,实现了污水处理与能源回收的协同集成,处理后出水COD降至180mg/L以下,去除率达98.3%,满足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系统整体能耗仅为0.166-0.182kW・h/m³,较常规活性工艺节省46%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如丹江口市建立了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智能监管体系,包括水质监测、地下雨污管网监测、库岸“天眼”等六大系统,实现了守水护水的智能化、现代化转变。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全球水资源危机加剧的背景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重视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工作。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企业应积极采用低碳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污水排放;个人则应增强节水意识,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用水。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缓解水资源危机,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