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聚焦水资源现状:治理成效与挑战并存 时间:2025-07-29   访问量:0

    在当今社会,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现状愈发复杂,既展现出治理带来的显著成效,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


水资源保护


    从全国多地的治理实例来看,成果颇为显著。在贵州仁怀市,随着白酒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赤水河一度不堪重负,众多酒企废水直排入河,使其沦为“酱香味的污水河”。但自2021年开始,仁怀市实施白酒产业综合治理,通过“三个一批”综合整治,白酒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同时,构建起“厂内治理+大企业独立治理+分布式片区治理”综合治污体系。对于偏远且管网难以覆盖的酒企以及规模大的规上企业,鼓励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引导酒企自建污水处理设施24座。例如贵州无忧酒业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自建污水处理厂,解决了企业污水排放问题,改善了周边水体水质,还积极探索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此外,仁怀市还建成集中连片式白酒废水处理厂8座及配套设施,并对其进行改造提升,有效保障了白酒企业生产,促进了赤水河生态环境的好转,珍稀鱼类、鸟类的种群和数量逐渐增多。


水资源保护


    福建永定区则实现了从“政府治水”到“全民护水”的转变。通过颁布总河长令,开展河湖“四乱”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法,使河道生态面貌显著改善,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8%以上。永定区构建“河长领治、部门联治、社会共治”三级联动机制,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作战,对重点排污口实施“一口一策”整治,修复水土流失区域。同时,创新打造“群众河长”队伍,民间力量年均开展巡河护水活动4万次。此外,永定区还促成闽粤两省三县(区)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治水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建成污水处理厂,打造水经济圈。并且在水权交易等方面进行创新,签订跨区域水权长期框架协议,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新增节水能力。

    兰州市在黄河(兰州段)的治理中同样成果斐然。通过推进重点支流治理和水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实现黄河(兰州段)水质持续改善。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全市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均建成废水处理设施,对涉水企业实现监管全覆盖,并实施多个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同时,高效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了99.7%的排污口整治工作。兰州市还与周边市州建立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签订生态补偿协议,争取到奖补资金。在科技支撑下,构建了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网格化监控体系,提升了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能力,黄河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稳定保持在二类水质。


水资源保护


    然而,水资源治理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挑战。在郁南县,部分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小且管理粗放,存在污染排放不规范、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制约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尽管全县11个镇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但当地居民仍反映部分区域水质有待优化,存在水体泛黄、水垢多等问题。在西安市,虽然在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及运行、污泥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及运行方面取得进展,建成多座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置项目,实现污泥日产日清,但仍需不断提升和完善相关工作,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任重道远。各地在取得一定治理成效的同时,要正视面临的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