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去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相对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泉水流量有所增大。全国用水总量比2023年略有增加,用水效率稳步提升;非常规水源供水量持续增加,水源结构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7.7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4%。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m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9895.6亿m³,地下水资源量为8679.2亿m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227.4亿m³。
在用水方面,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m³。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m³,占用水总量的15.6%;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m³(其中直流火(核)电冷却用水量为477.5亿m³),占用水总量的16.4%;农业用水量为3648.4亿m³,占用水总量的61.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m³,占用水总量的6.4%。供水总量同样为5928.0亿m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比82.5%,地下水源供水量占比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占比4.3%。与2023年相比,用水总量增加21.5亿m³,供水总量也相应增加,同时水源结构有所优化,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加39.3亿m³。
尽管整体水资源量增多,但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位列全球149个国家中的第10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4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全国范围内,超过400座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上千万居民饮水安全,约20%的人口正在饮用不符合标准的水质,其中7000万人直接饮用高氟水。
面对水资源领域的诸多挑战,各地积极行动,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污水处理等方面探索有效路径。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干旱少雨,近年来全面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引洮供水工程作为大型跨流域引调水工程,保障了近600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为当地百姓带来生命之源。在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杨家湾村的引洮供水工程杨家湾调蓄池,库容达155万立方米,自通水以来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受水区秉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引洮供水工程通过精准调度,将整体水损控制在7%以内。
在农业方面,花牛苹果基地通过新修梯田、营造水保林、兴修提灌工程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同时安装数字智慧监测系统和滴灌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该基地苹果总产量达22万吨,总产值突破8亿元,带动众多农户受益。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配备园艺净水制备系统,形成精准灌溉闭环,水肥利用率提升至90%,较传统农业更节水、省肥,人工成本降低70%。园区主要种植的切花玫瑰畅销国内外,年产能近1亿枝,年产值约2亿元。
工业领域,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作为用水大户,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生产。“十四五”期间,实施多项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年节水量198.22万吨。今年3月,建成投用炼油区除盐水系统优化项目,提升反洗水回用率,降低制水单耗。通过增加回收酸性水装置产生的净化水到生产装置中,实现节约新鲜水和除盐水用量、省下污水处理费用的“一箭三雕”效果。兰州石化坚持“高水高用、低水低用、中水回用”,着力实现年80万吨的节水目标,今年前5个月,用水量同比降低11.1%,污水减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甘肃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降低19.4%、21.5%,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用水安全。
在污水处理方面,当前正值主汛期,重庆不定期遭遇强降雨天气,污水处理迎来“防汛”大考。重庆环投集团负责26个区县814座乡镇生活污水的日常运维工作,日处理规模达47万余立方米。面对强降雨,集团各污水处理厂积极行动,如朱沱污水处理厂设备运维人员李治,在收到暴雨预警后提前返岗,组织清理雨水箅子,压低调节池水位,检查防汛应急设备和工艺设备。在强降雨导致厂站局部积水时,迅速采取排水措施,确保厂区持续稳定达标排放。各污水处理厂一方面加大对低洼地带和重点部位隐患排查力度,做好清淤清障,提前降低进水液位;另一方面,加大水质检测频次,结合雨情水情变化动态调整工艺,确保“水量增加,水质不降”。
此外,在水资源保护的法治保障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10件典型案例,涉及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行洪安全保障等领域,体现出检察机关注重黄河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例如,陕西省旬邑县某矿业公司未经许可长期疏干排水,导致周边地下水水位下降且未缴纳水资源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检察院依法立案,督促相关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追缴水资源税和滞纳金,并推动全县范围内开展取用水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通过研发监督模型,督促税务部门征缴水资源税共计3504万元。
中科蔚蓝提醒您:总体来看,虽然2024年我国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但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仍任重道远。各地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水处理应对极端天气以及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需持续深化各项举措,保障水资源安全。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