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现状:总量波动与质量提升并存 时间:2025-08-20   访问量:0


    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水资源在总量和利用效率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与此同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在水资源总量方面,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7.7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4%;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9895.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679.2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227.4亿立方米。与2023年相比,全国用水总量增加21.5亿立方米,达到5928.0亿立方米。在用水结构上,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5.6%;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6.4%;农业用水量为3648.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43.9立方米,与2023年相比下降4.4%(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24.0立方米,下降5.3%(按可比价计算),用水效率稳步提升。


水资源保护


    在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成绩同样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全面开展排污口“查、测、溯、治”,累计排查出入河排污口33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1%。截至2024年,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21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湖库个数占比为77.1%,太湖水质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黑臭水体加快消除,截至2024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80%。


水资源保护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路径。新建区对乌沙河进行系统整治,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2万多米,完成清淤50万立方米,种植3万平方米水生植物,畅通沿河步道,使乌沙河彻底“去污”。河北雄安新区在白洋淀生态修复治理中,坚持系统治理,外源管控上减少输入性污染,建设入淀河流河口功能性湿地,取缔非法排污口;内源治理上开展生态清淤,淀区内水产养殖场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使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上升至Ⅲ类,并稳定在Ⅲ类水质,进入良好湖泊行列。


水资源保护


    在一些特殊工程建设中,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守护也成为重要考量。在G219线昭苏至温宿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西天山隧道建设中,面对施工区域被冰川覆盖的生态挑战,建设者通过创新环保工艺,确保施工废水100%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外排”,同时设立生态修复试验田,选用新能源施工设备,降低对冰川生态的影响。

    中科蔚蓝提醒您:虽然我国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需求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依然存在;部分地区水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水生态系统仍较为脆弱。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调配,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