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丰水表象下的中国水危机:结构性短缺与破局之路 时间:2025-09-09   访问量:1002

  

    202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水利部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似乎传递出乐观信号。然而在广西贵港的田间地头,甘蔗种植户小杨正为干涸的农田发愁,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全区平均降雨量不足4毫米,仅为常年同期的两成,鱼塘干涸、水井见底的景象在桂南地区随处可见。这种鲜明对比揭示了中国水资源安全的复杂现状:总量丰沛背后的结构性短缺、区域性失衡与水质型危机正在考验着国家水治理能力。


高标准.jpg


    总量与结构的深层矛盾

    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达592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61.6%,工业用水占16.4%,生活用水占15.6%。在看似平衡的结构下,隐藏着严重的区域分化:北方六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6.8%,却支撑着全国44.4%的供水量;而南方四区以83.2%的水资源量供应55.6%的用水需求。这种失衡导致华北平原成为全球最大的地下水超采区,尽管2024年全国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但新疆、陕西等11个省区的地下水储存量仍在减少,其中新疆减少达28亿立方米。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旺指出,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其中宁夏、河北等6省区更是低于500立方米的极端缺水标准。"近十年GDP增长近一倍而用水总量零增长的成就固然显著,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自然禀赋并未改变,"张旺在解读五部门最新发布的《关于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的意见》时强调,"我们面临的是水质型缺水与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复合型挑战。"

    水质污染加剧了供需矛盾。2023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仍有0.4%的主要江河水质为劣V类,4.8%的湖泊(水库)处于劣V类状态,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仍维持轻度污染水平。污染导致的"有水不能用"现象,使得实际可用水资源量进一步缩水,与2024年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仅占4.3%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迫切性。


寻找水资源图片.png


    技术创新与治理实践的突破

    在江苏苏州吴江区,一套基于国产KingSCADA系统构建的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正在改变传统水务运营模式。这个覆盖8座再生水厂、71座泵站、750公里排水管网和1700余座农污站点的数字化网络,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监控。吴江水务集团的数据显示,该平台试运行期间已实现年节约运营成本800万元,再生水利用率提升20%-30%,污水收集率提高5个百分点。

    "这是水务行业首个全面践行信创战略的落地项目,"亚控科技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从服务器到操作系统均实现国产化替代,为保障水安全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这种技术创新正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北京自来水集团的水厂管控系统、上海城投污水处理厂项目等案例表明,智慧化改造可使水务运营效率提升30%以上,漏损率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

    在政策层面,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节水意见构建了"三大领域"制度体系:农业节水增效通过水价改革和高效灌溉技术推广,已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0;工业节水减排通过定额管理和循环利用技术,推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5.3%;城镇节水降损则通过再生水利用和管网改造,逐步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比例。政策引导下,2024年全国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较2023年增加39.3亿立方米,增幅达18.5%。

    广西的抗旱实践则展现了节水技术的民生价值。面对历史罕见的干旱,当地农业部门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甘蔗灌溉用水效率提升40%以上。贵港种植户小杨虽仍面临减产压力,但通过精准灌溉技术,已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如果没有这些节水措施,损失可能要翻倍,"小杨的经历印证了张旺研究员的观点:"节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寻找水资源图片 (16).png


    未来挑战与制度重构

    《节水制度政策体系意见》提出的2030年目标清晰可见:万元GDP用水量较2025年下降1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非常规水利用规模达到300亿立方米以上。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突破现有瓶颈——当前农业用水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工业水循环利用比例不足40%,城镇再生水利用率尚未达到30%的规划要求。

    专家指出,水资源管理正从"工程调度"向"智能调控"转变。吴江模式证明,通过数字孪生和实时监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但全国范围内,水利设施数字化率不足50%,部分农村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计量设施,这种差距导致节水政策难以精准落地。

    更为深层的挑战在于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张旺强调:"必须通过水价改革、用水权交易等市场机制,让水资源成为硬约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仅为供水成本的60%左右,农业用水价格不到成本的一半,这种价格扭曲削弱了节水动力。意见提出的水预算管理制度和水资源税改革,正是要通过制度重构解决这一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安全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广西干旱与拉尼娜现象的关联分析表明,极端天气事件对水资源系统的冲击将日益频繁。这要求我国水资源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水库群联合调度、地下水储备等综合措施,构建更具韧性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寻找水资源图片 (14).png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吴江智慧水务监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到广西农田里顽强生长的秧苗,水资源安全保护正在书写新的篇章。2024年公报显示的用水效率提升与水源结构优化,预示着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中国有能力应对结构性水危机的挑战。正如张旺所言:"构建节水型社会不仅是破解资源约束的必由之路,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这条道路上,每一滴节约的水,都将汇聚成可持续发展的澎湃动能,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