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双轮驱动我国水资源治理呈现新图景 时间:2025-09-16   访问量:1011

    2024年全国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89.3%,这一数据与联合国确定的2025年“世界水日”“冰川保护”主题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我国水资源治理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面临资源刚性短缺的压力。从太湖30年来最好水质到长江流域用水总量持续下降,从北京再生水厂的先进工艺到江苏的智慧监管平台,我国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破解水资源保护的多重挑战。


水资源保护


    技术创新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提供核心动力。北京高碑店某再生水厂采用改良AAO+超滤膜处理工艺,每日处理100万立方米污水,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地标B标准。通过将初沉池改造为预缺氧池及厌氧池,并新增“反硝化生物滤池+超滤膜+臭氧+紫外”深度处理工艺,使二沉出水TN稳定在20mg/L以下,为大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槐房某再生水厂的污泥处理中心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工艺,不仅使厌氧消化时间减半,沼气率提高50%以上,更通过自主研发的厌氧氨氧化技术,实现运行电耗降低6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90%。

    在制度保障方面,江苏太湖治理堪称典范。2024年太湖湖体总体水质达到Ⅲ类,创30年来最好水平,首次全年达到国家良好湖泊标准,蓝藻上半年首次未监测到水华。这一成果得益于江苏省“一保护三治理”的系统策略,包括2万余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建立“感知太湖”数智平台,以及每年超过100亿元的治理投入。流域5市实施560个治太项目,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66.9万吨/日,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566公里,形成了经济增长与污染削减的良性循环。


水资源保护


    智慧治理为水资源监管装上“千里眼”。湖北省长江大保护数字化治理智慧平台2024年接收报警信息4669条,处理率超99%。今年1月,该平台监测到黄冈市倒水河冯集断面总磷浓度升高,当地环保部门迅速通过无人机巡飞发现河道淤堵和生活污水增量问题,及时采取巡查管控措施化解风险,展现了数字化技术在水环境应急处置中的关键作用。

    水资源集约利用取得显著进展。天津市2024年淡化海水利用量达4057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48%。长江流域通过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实现用水总量、用水消耗量“双下降”,完成23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管理,明确2025年、2030年地下水用水总量指标分别为4.47亿立方米、3.62亿立方米,推动水资源管理精细化。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太湖的“两保两提”到长江的“十年禁捕”,从北京的“污水变清流”到天津的“海水变淡水”,我国水资源治理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随着技术创新、制度完善和智慧升级的深度融合,一幅“节水优先、系统治理、循环利用”的水资源保护新图景正在形成,为全球水资源安全提供着中国方案。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