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保护:在矛盾与突破中守护“生命之源” 时间:2025-09-24   访问量:1005

   “长江边的排污口还在冒白沫,处理厂的‘红菌’已开始吞氮吐清。”2024年以来,水资源领域呈现的反差图景,折射出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事业的复杂现实——一边是资源禀赋的先天制约与污染隐患,一边是技术创新与系统治理的破局探索。


水资源保护


    水利部2024年发布的202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25782.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6%,而用水总量达5906.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比仍高达62.2%。更严峻的是污染挑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显示,九江某泵站年内向长江直排污水26.6万吨,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远超地表水Ⅲ类标准;长沙污水收集率从2021年的35.6%降至2023年的26.1%,怀化甚至出现污水数据造假乱象。

    企业违法排污加剧了治理压力。山西忻州某肉业公司年屠宰16万头生猪却无证排污,废水直排荒地,被处罚51万元后仍拒不整改,最终移送公安机关。晋城某污水处理厂因进水超标导致排放超标,虽因主动整改获从轻处罚,但暴露了基础设施配套的短板。


水资源保护


    技术创新正在打开破局之门。北京排水集团某项目凭借“红菌”厌氧氨氧化技术斩获国际水协金奖,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这种微生物能“吃掉”10倍于自身体重的氨氮,使污水处理能耗降低40%以上,出水总氮浓度仅4.21mg/L,接近地表Ⅳ类水标准。哈尔滨工业大学某教授团队研发的低温菌剂技术,已在多地应用,可快速恢复受冲击的污水处理系统活性。

    再生水利用构建起“第二水源”。甘肃甘州通过市场化定价机制,将年处理3500万立方米再生水用于元宝枫林灌溉、湿地补水和工业生产,利用率达42%,让戈壁变绿洲。宁波某净化水厂采用下沉式设计,将90%再生水用于河道补水,使江北大河水质稳定在Ⅲ类,一年节省自来水15万吨。


水资源保护


    法治保障同步跟进。山西修订《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推动晋祠难老泉稳定复流;邢台出台百泉泉域保护条例,实施20项保泉措施。从中央督察到地方立法,监管网络正在收紧。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利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同比增加36.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6.4%。这组数据印证:水资源保护已从单一治污转向“节水优先、系统治理、循环利用”的综合路径。当“红菌”在反应器中繁衍生息,当再生水滋养出绿色生态,我国正用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在水资源保护的征程上稳步前行。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