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的排污口还在冒白沫,处理厂的‘红菌’已开始吞氮吐清。”2024年以来,水资源领域呈现的反差图景,折射出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事业的复杂现实——一边是资源禀赋的先天制约与污染隐患,一边是技术创新与系统治理的破局探索。
水利部2024年发布的202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25782.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6%,而用水总量达5906.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比仍高达62.2%。更严峻的是污染挑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显示,九江某泵站年内向长江直排污水26.6万吨,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远超地表水Ⅲ类标准;长沙污水收集率从2021年的35.6%降至2023年的26.1%,怀化甚至出现污水数据造假乱象。
企业违法排污加剧了治理压力。山西忻州某肉业公司年屠宰16万头生猪却无证排污,废水直排荒地,被处罚51万元后仍拒不整改,最终移送公安机关。晋城某污水处理厂因进水超标导致排放超标,虽因主动整改获从轻处罚,但暴露了基础设施配套的短板。
技术创新正在打开破局之门。北京排水集团某项目凭借“红菌”厌氧氨氧化技术斩获国际水协金奖,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这种微生物能“吃掉”10倍于自身体重的氨氮,使污水处理能耗降低40%以上,出水总氮浓度仅4.21mg/L,接近地表Ⅳ类水标准。哈尔滨工业大学某教授团队研发的低温菌剂技术,已在多地应用,可快速恢复受冲击的污水处理系统活性。
再生水利用构建起“第二水源”。甘肃甘州通过市场化定价机制,将年处理3500万立方米再生水用于元宝枫林灌溉、湿地补水和工业生产,利用率达42%,让戈壁变绿洲。宁波某净化水厂采用下沉式设计,将90%再生水用于河道补水,使江北大河水质稳定在Ⅲ类,一年节省自来水15万吨。
法治保障同步跟进。山西修订《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推动晋祠难老泉稳定复流;邢台出台百泉泉域保护条例,实施20项保泉措施。从中央督察到地方立法,监管网络正在收紧。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利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同比增加36.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6.4%。这组数据印证:水资源保护已从单一治污转向“节水优先、系统治理、循环利用”的综合路径。当“红菌”在反应器中繁衍生息,当再生水滋养出绿色生态,我国正用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在水资源保护的征程上稳步前行。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