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大中型水库蓄水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这份数据看似乐观,但在记者走访中发现,水资源保护仍面临污染防控、效率提升与区域协调的多重考验,而系统治理与科技赋能正成为破局关键。
水资源“量”的改善背后,是用水结构的持续优化。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较上年减少24.0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则增加39.3亿立方米,占比提升至4.3%。地方实践已初见成效:甘肃武威市建成尾水人工湿地,再生水利用率达78%,较2020年提升41个百分点;海南推进“六水共治”,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9.43%,农村污水治理率升至84.9%。
科技突破正在为治污减负增效。福州水务联合同济大学攻克的PVDF膜修复技术,使老化膜丝性能接近新膜水平,每10万吨处理规模可节约成本300万元,目前已在56.3万吨/日处理规模的水厂应用。北控水务在绵阳某水厂通过智能曝气系统,将夜间应急次数从每月23次降至1-2次;枣庄某污水厂采用的BE-Fenton工艺,使COD去除率达40%-60%,运行成本降低三成以上。
但污染风险与治理短板仍不容忽视。山西沁源某企业曾趁暴雨偷排260余吨高浓度污水至黄河支流,造成1738.76万元生态损失,7名责任人被判刑。南四湖流域曾因跨区域监管差异,沦为“集中纳污区”,2020年汛期劣Ⅴ类水体占比达4.3%,后经最高检统筹四省检察机关一体化办案,才推动520个污染点位整改。城乡差距同样明显,武威农村污水治理率仅46.75%,尚不足城市水平的一半。
法治保障正在织密护水网络。针对黄河流域污染问题,最高检发布10起典型案例,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刑事公诉”组合拳,推动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乌海市检察机关对占用河道的鱼塘提起诉讼后,相关部门清理堤坝1000米,消除了行洪隐患,彰显了司法监督的刚性力量。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利部数据显示,2024年万元GDP用水量较上年下降4.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0。从黄河支流的生态修复到沿海城市的海水淡化探索,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跨区域的协同治理,中国正以“量质并重”的思路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正如南四湖治理实践所证明的,唯有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融合科技、法治与地方实践,才能守护好每一滴清水。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