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保护进入转型深水区:数据背后的治污攻坚与破局之路 时间:2025-10-27   访问量:1002

    2025年6月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大中型水库蓄水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这份看似乐观的数据背后,是用水结构持续优化与污水处理深层挑战并存的复杂图景——我国水资源保护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成为显著亮点。2024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至43.9立方米,较上年下降4.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升至0.580。更具标志性的是水源结构的优化: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较2023年增加39.3亿立方米,占比提升至4.3%,而地下水源供水量则减少35.5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初显。

    在污水处理一线,多元治理模式正在破解实践难题。四川巴中市创新推行“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模式,将农村污水通过“自用-共用-备用”三级处理,实现80%资源化利用率,户均建设成本仅2500元,惠及110万群众。城镇污水处理则向智慧化升级,重庆某污水处理厂通过精准曝气、智能加药等技术,实现效率与成本的双重优化,上海某污水处理厂四期采用电气化控制设备,适配严苛处理需求。


水资源保护


    流域治理的系统思维不断深化。邵阳市通过《资江保护条例》跨市协同立法,建立水质共保机制,使资江流域水质断面优良率连续3年保持100%,52个国省考核断面均达Ⅱ类以上标准。阳泉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通过“山水林田路村”统筹规划,实现治山、治水、治污的协同增效,为流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但光鲜数据下的行业痛点同样突出。资金回笼难题已成为水务企业的“紧箍咒”,据统计,17家A股和港股污水处理上市公司2023年累计应收账款达716.7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4%。基础设施短板仍待补齐,住建部等五部门明确要求2025年污水管网进水BOD5浓度不得低于100mg/L,而当前部分地区仍存在管网收集不全、雨污混接等问题。

    政策与技术正成为破局的双重引擎。中央层面密集出台政策组合拳:《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污水治理绩效分级,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向管网改造倾斜,单城每年可获8亿-12亿元专项支持。技术创新持续突破,针对石化、医药等高难度废水的特种生物降解技术落地应用,农村“淋滤塔+活性生物滤床”等低成本工艺在重庆合川等地推广。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数据跃升,到巴中、邵阳等地的实践探索,我国水资源保护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应收账款高企、技术落地不畅等挑战警示我们,碧水保卫战仍需久久为功。随着“厂网一体”运维深化、智慧水务普及和化债政策落地,水资源保护正逐步走出“重建设轻运营”的误区,迈向系统治理的新征程。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