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用水效率稳步提升,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同比增加39.3亿立方米。在总量充足的背后,我国正通过系统治理破解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难题,从湖泊修复到工业节水,从城市管网改造到流域协同治理,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领域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生态修复让湖泊重焕生机
曾沦为“生态伤疤”的内蒙古“一湖两海”,如今成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呼伦湖通过全流域治理、机构整合等举措,水面面积从2012年的1759平方公里扩大至2241.6平方公里,绝迹多年的黑斑狗鱼重现,鸿雁种群数量超2.9万只。乌梁素海历经十余年治理,通过生态补水、污染管控等措施,水质从劣Ⅴ类稳定提升至Ⅴ类,局部优于Ⅴ类,吸引264种鸟类栖息,芦苇资源化利用年创产值1.7亿元。岱海实施“三水共治”后,不仅遏制了干涸趋势,更重现鱼儿畅游的生态景观,中华青鳉鱼等多种鱼类回归。
机制创新激活治理效能
工业领域的节水减排成为重要突破口。安徽某纺织工业园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建设再生水厂,通过“气浮+厌氧+好氧”等多重工艺实现污水100%回用,年节水量达406万立方米,每年为企业节约水费1218万元。这种“专业机构建设运营、企业付费使用”的模式,既降低了企业用水成本,又实现了环境效益双赢。

城市污水处理机制改革成效显著。湖南湘潭推行“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模式,整合污水处理厂、管网等设施,改造管网360公里,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从2020年的45.75%提升至2024年的76.6%。通过按污染物削减量付费的机制创新,湘潭每年节约污水处理服务费超1300万元,有效破解了“厂网分离”“按量付费”带来的治理动力不足问题。
政策引领筑牢制度保障
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需达25%以上,建成100座绿色低碳标杆厂。政策推动下,各地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四川遂宁梓江流域通过更换污水管网、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等举措,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76%,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实现了从“污染河”到“经济河”的蜕变。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一湖一策”的精准治理到“合同节水”的市场创新,从“厂网一体”的机制突破到“流域协同”的系统推进,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正从单点治理向全域治理转变。随着绿色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底色将更加鲜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生态动力。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