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25782.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6%,而全国用水总量同比减少91.7亿立方米,用水效率持续提升。在水资源供需紧平衡的新常态下,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与流域系统治理正成为守护水安全的关键抓手,多地实践已勾勒出“污水变资源、浊流复清流”的转型图景。

水资源保护的双重挑战愈发凸显:总量短缺与利用效率并存。2023年,我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19立方米,虽保持低位运行,但农业用水仍占总量的62.2%,万元GDP用水量较上年下降6.4%的背后,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持续发力。污水处理作为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核心环节,已取得标志性进展——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69%,处理能力提升至2.27亿立方米/日,北京等城市污水处理率更是接近满分。
但“处理率”的高光背后,“收集效能”的短板仍待补齐。当前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73.63%,部分地区因管网老化、雨污混接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对此,五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攻坚路径:到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规模占比需达90%,2027年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管网改造正成为治水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流域协同治理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破局思路。永定河流域曾因长期干涸、污染突出成为生态治理难点,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力,实施“清河行动”拆除沿岸违建12万平方米,封堵非法排污口5个,2023年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有水,官厅水库出库水质提升至Ⅱ类。生态改善更催生经济红利,怀来县依托湿地资源发展葡萄产业,打造“中国波尔多”,实现“治水富民”双赢。
城市水环境治理则凸显科技赋能。漳州九十九湾曾是贯穿城区的“臭水沟”,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水务系统,实现“看水一张网、管水一平台”,结合生态清淤、鱼巢改造等措施,不仅让水质持续达标,更打造出闽南水乡商业街区,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地标。这种“智慧治水+产业融合”模式,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国家战略到地方实践,水资源保护已形成“制度+科技+产业”的三维支撑体系。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4的基本国情未变,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占比仍不足4%的现实仍需突破。唯有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厂网一体化运维,加快再生水利用体系建设,才能在水资源紧平衡中守护好“生命之源”,让碧水长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