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双线并进治理体系迈向提质增效新阶段 时间:2025-11-07   访问量:0

      近日,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的多项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保持稳定,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但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染治理仍面临区域不平衡、治理精细化不足等挑战。从“中华水塔”的生态守护到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利用,一套覆盖流域、城市、农村的多元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现状: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并行

    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保持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用水结构持续优化,全年用水总量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占比61.6%,较上年减少24.0亿立方米,工业和生活用水量稳步增长,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增加27.7亿立方米。

    污水处理领域成效显著。2024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升至97.4%,一线城市普遍超过9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年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8.7万公里,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3.6%。非常规水源利用成为重要补充,全国非常规水源供水量251.6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4.3%,较上年增加39.3亿立方米。

    多元治理实践:技术创新与机制保障协同发力

    在生态保护前线,青海检察机关构建“属地检察+巡回检察+专项治理”模式,守护“中华水塔”。2024年,大通县通过“河湖长+检察长”机制,成功整改北川河38亩河道非法围垦问题,清理疏浚河道并修复防护设施,消除行洪安全隐患。三江源地区则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对非法猎捕雪豹行为追责,判令相关责任人承担生态损害赔偿20余万元,强化了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司法威慑力。


水资源保护


    城市污水处理迈向“智慧化+资源化”新阶段。滕州某污水处理厂搭载智慧水务运营平台,尾水达标后用于七星湖湿地生态补水,实现“处理-回用-滋养”的生态循环。珠海某工业污水处理厂创新分质处理工艺,针对含重金属工业废水优化预处理流程,较常规工艺节约30%占地面积,运行成本降低20%-40%。

    农村污水治理破解“建管难”困境。广东韶关建立“四级联动”机制,推广“黑灰水混合利用+联户消纳”模式,农村污水治理率达90.8%,年度运维费用节省2000万元以上。四川巴中通过“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率80%,惠及110余万人,群众满意度超95%。

    挑战与方向:聚焦短板实现精准治理

    当前,水资源治理仍面临多重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西部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率93.8%,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农村部分治理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工业难降解污染物处理技术仍需突破。水污染来源依然复杂,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活污水仍是主要治理对象。

    未来,治理工作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化流域系统治理,落实海河流域“三水统筹”理念,扩大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规模,保障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二是提升污水处理精细化水平,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京津冀等地区再生水利用率将提升至35%以上;三是健全农村污水治理长效机制,推广低成本、易管护的资源化模式,缩小城乡治理差距。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是生态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司法护航到技术创新,从城市提质到乡村攻坚,我国正通过多元协同治理,推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为美丽中国建设筑牢水生态屏障。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