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水资源危机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正通过金融工具创新与数字化治理双轮驱动,探索破解水资源管理难题的新范式。2025年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化用水权市场化改革”,上海、合肥等地的实践表明:当金融资本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水资源要素正从“公共品”转变为“可交易资产”,推动治水逻辑从“行政主导”向“市场赋能”迭代升级。从黄浦江畔的“水信托”金融产品到合肥经开区的“智慧排水大脑”,从武汉的国际经验输出到珠海的供排一体化改革,中国正以系统性解决方案重构全球水治理价值链条。
一、水信托:金融杠杆撬动节水新动能
上海奉贤区的“水善流®取水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开创了水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先河。该模式通过信托公司整合企业闲置取水权指标,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实现标准化交易,形成“节水-交易-收益-再投入”的闭环机制。2025年4月,宝钢特钢、上海石化等7家企业作为首期委托人,向和翔建设、奉贤园林等受让方转让1000万立方米取水权,交易价格根据阶梯定价机制在0.25-0.5元/立方米浮动。
这一创新破解了传统水权交易的三大痛点:一是通过“多对多”交易匹配降低需求方成本,交易时间从90天压缩至7天;二是由信托公司统一处理票据开具、税费结算等事务,简化流程;三是引入智能合约自动分配收益,使节水企业获得稳定“分红”。奉贤园林通过该模式实现绿化浇灌河道水替代率100%,年节约水费超50万元。截至2025年6月,上海已完成50宗水权交易,成交水量69.38万立方米,涉及工业、农业、生态等多领域。
二、智慧排水:数字孪生重构城市水网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展现了科技治水的精准性。该系统在重点管网节点部署500余套液位计、流量计,并接入气象、水利等多源数据,构建“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全流程闭环。2025年5月,系统通过雷达扫描与AI算法,精准定位某雨水井因排水户错接导致的水位异常,2小时内完成整改,避免了污水入河风险。
更具突破性的是“排水户-管网-区界”三级溯源机制。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与区块链技术,平台实现排水数据实时上链,使每一滴水的流向可追溯、责任可界定。2025年汛期,该系统辅助完成256公里管网检测疏浚,雨污混接整改效率提升40%。类似实践在淮安市洪泽区同样见效,其智慧排水系统将每百毫米降雨退水时间从11.4小时缩短至2.3小时,运维成本降低70%。
三、国际协作:中国方案的全球价值输出
武汉在第六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上分享的“流域-城市联防联控”经验,成为全球治水标杆。其构建的“三道防线”监测体系(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通过气象卫星、地面雷达与水文站协同,实现暴雨预警提前量达3小时。2025年5月,武汉向柬埔寨、印尼等11国展示的“管网-泵站-调蓄池”联排联调机制,使积水点退水时间缩短50%,相关技术被纳入UNESCAP《亚太城市内涝治理指南》。
在国内,珠海的供排一体化改革则为超大城市治水提供样本。通过将全市5215公里排水管网统一移交珠海水控集团管理,实现“厂网一体”专业化运维,主城区水浸黑点削减80%,污水厂进水COD浓度提升至180mg/L。其“排水户一户一档”管理模式,使排水许可审查效率提升60%,2025年完成1357家企业排水规范化改造。
四、技术突破:严寒地区的海绵城市实践
大庆市的海绵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攻克了低温环境下的内涝治理难题。该平台在254个监测点位部署智能井盖、电子水尺等设备,结合严寒地区冻土模型,实现“积水深度-退水时间-管网负荷”三维动态模拟。2025年1月投用以来,系统成功预警3次极端降雪引发的管网冻胀风险,通过预降水位与热力融冰措施,避免了20余处路段结冰瘫痪。
其“数据-模型-预案”联动机制更具创新性: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雪预警时,平台自动生成防冻融冰方案,联动环卫部门启动“热力融雪-管道疏通-应急强排”三阶段响应。这一模式使大庆市冬季管网故障率下降65%,冰雪融水利用率提升至40%。
山东中科蔚蓝提醒您:当全球仍在为水权交易效率低下、管网运维成本高昂等问题困扰时,中国正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数字技术赋能与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出一条“市场主导、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的治水新路径。从上海的“水信托”到合肥的“智慧排水”,从武汉的国际经验输出到大庆的严寒地区实践,这些突破不仅为破解水安全瓶颈提供了“中国方案”,更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水危机的本质是资源配置与治理能力的双重危机。唯有将金融杠杆、数字技术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才能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重塑人类与水的和谐共生关系。
(本文案例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示、合肥经开区智慧排水平台报告、珠海排水一体化改革白皮书、大庆海绵城市监测系统数据)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