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水,这一生命之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从全球视角来看,水危机已然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年2月,塞内加尔乡村打井工程二期项目启动,该项目由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将为该国200多万民众提供干净的饮用水。这一项目的背后,反映出全球众多地区对安全用水的迫切需求。首届非洲水投资峰会也于日前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举行,该峰会汇聚了来自非洲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多边开发机构及私营部门的代表约2000人,旨在促进对非洲水资源和卫生设施的投资,凸显了水资源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
我国同样面临着复杂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基本水情,使得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尽管如此,我国在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方面积极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从水质改善方面来看,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更是首次超过90%,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水质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全线贯通,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连续4年全线贯通。自2015年至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从64.5%提高到90.4%,实现“九连升”,预计到今年年底有望“十连升”。在饮用水安全保障上,相关部门扎实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累计划定2.4万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查处一批环境违法问题,有力保障了居民的饮水安全。
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效率提升上,也成果斐然。近10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相比2014年,2023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0提升到0.576。各地积极探索节水路径,北京国贸中心利用节水科技打造“全周期水循环”商贸综合体;黑龙江双鸭山市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展园区内企业结余水权市场化交易,盘活水资源存量。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双庙镇二东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数字育苗工厂”,利用智能灌溉系统进行喷淋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借助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科学调配水资源,亩均可节水近30立方米。
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治理方面,各地也纷纷发力。江西省“十四五”期间预计水利投资近3000亿元,约为“十三五”期间投资的2.6倍。四方井、花桥、洋前坝等一批水资源配置节点工程顺利完工,多个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或开工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1%。同时,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初步发挥效益,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陕西省各灌区面对旱情等挑战,科学统筹,多措并举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如泾惠渠灌区严格水源调度管理,采取轮灌方式,启用抗旱井,统筹调配其他水源,有效保障了农田、特色产业及城市的用水需求。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从用水大户的情况来看,全国1.5万家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节水潜力仍可挖掘,部分用水大户存在用水效率低的问题,如管网漏损率高、超定额用水等。西部某旅游景区滑雪场因管网漏损,单位面积耗水量远超标准;某大型钢铁企业因设备设施老化,对管网关键节水数据掌握不全。部分农业灌区管理粗放,用水计量设施维护不到位,存在监管漏洞。同时,用水单位节水改造也存在堵点,超计划用水违规成本较低,使得企业缺乏节水改造动力;节水技术存在瓶颈制约,如某发电厂因用水系统复杂,数据采集难度大,循环水回收困难;合同节水参与意愿不高,部分企业因技术成本、业务不熟悉等原因,对合同节水积极性低;用水大户监管尚有盲区,部分供水公司等用水大户未纳入重点监控名单。
从水资源供需矛盾来看,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对水的需求尚未达到峰值,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以再生水利用为例,当前全国高标准的再生水厂数量不多,再生水利用量仅为全国年污水处理总量的两成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面对这些挑战,各方也在积极探索应对举措。在政策法规方面,《节约用水条例》《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等行政法规与文件相继推出,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节水制度基础。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全国节约用水工作要点,提出组织编制《国家节水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推动制定《工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举措。
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各地积极探索。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治理工程中,因地制宜装置雨水采集设备,实现高效收集利用雨水。小米汽车北京工厂建设水处理中心,对污水进行深化处理,再生水对自来水替代率达70%,涂装车间选用先进自动化翻转机,大幅节省水资源。同时,水利部联合6部门在76个城市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推动再生水的广泛应用。在监管与市场机制方面,强化对用水大户的监管,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紧抓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水监督考核等工作,完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推广合同节水机制,引入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打通市场化机制,提高企业参与意愿。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关乎人类的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持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监管执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守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让水资源能够持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