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现状:成效显著,挑战犹存 时间:2025-08-29   访问量:1005


    近日,随着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发布,以及生态环境部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相关治理工作成效逐渐明晰。在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领域,全国上下积极行动,已取得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保护


    从水资源总量来看,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7.7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4%;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m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9895.6亿m³,地下水资源量为8679.2亿m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227.4亿m³。尽管水资源量有所增加,但用水结构及效率仍需持续优化。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m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高达61.6%,工业用水占16.4%,生活用水占15.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占6.4%。值得欣喜的是,用水效率稳步提升,与2023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4%和5.3%(按可比价计算),非常规水源供水量持续增加,占供水总量的4.3%,水源结构不断优化。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各地成绩斐然。生态环境部抓住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这一关键环节,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七大流域累计排查河湖岸线约58万公里,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个,整治完成率超过90%。沿江11省(市)、沿黄9省(区)累计查出排污口23万余个,整治完成率同样超过90%。同时,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700余座。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上,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例如,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通过采用基于新型碳基材料的污/废水净化和资源回收关键技术,成为河南省首座出水主要指标达到河流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水厂,每天产出的60万吨再生水,30万吨汇入贾鲁河,提高河流自净能力,30万吨流向城市再生水管线,用于景观、绿化等,极大缓解城市缺水状况。


水资源保护


    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生态环境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制定指标体系和国家清单,联合出台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办法,推动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并选择50个水体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试点。2021-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较2017-2020年增加36种。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实施滔河等12个小河流治理项目,争取丹江河道治理等4个国债水利项目,新建生态护岸4365米,治理水土流失59平方公里,马泉山示范园获评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太吉河、清油河创成省级幸福河湖。

    然而,当前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仍面临挑战。虽然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持续上升,2024年为90.4%,今年上半年为89.0%,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1-7月份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但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未到来,与民众对美丽河湖的期待仍有差距。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传统污水处理存在工艺流程长、能耗高、占地大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


水资源保护


    针对这些问题,生态环境部会同多部门召开会议,谋划“十五五”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下一步美丽河湖建设任务。重点抓好“三个深入”: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目标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标志性战役,全域推进大江大河干支流、小微水体保护治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深入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水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同时,科研团队也在积极探索新技术,如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团队提出絮体管理策略,构建单级混合系统,实现高效脱氮除磷,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7±1.3%和97.4±0.7%,为污水处理提供新方案。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关乎国计民生,虽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后续任务艰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需继续携手,持续加大投入,推广新技术,完善治理体系,共同守护珍贵的水资源,让河流湖泊重焕生机,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