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水日聚焦"冰川保护"的主题,揭示了全球水资源危机的紧迫性。瑞士冰川监测数据显示,过去50年冰川面积锐减,仅去年就减少2.5%,全球冰川数量已不足百年前的四分之一。欧盟报告更触目惊心,仅39.5%的地表水体达"良好生态状况",美国超1.43亿人面临饮用水有机氟化物污染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近20%人口用水并创造18%经济总量的成就,为全球水安全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国水资源管理呈现"整体改善、局部承压"的态势。2024年全国364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中,优良水质比例达90.4%,劣Ⅴ类仅占0.6%,七大流域水质持续优化。但重点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仍存,太湖、巢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滇池因总磷等指标超标仍属轻度污染,显示治理任重道远。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北京某再生水厂采用改良AAO+超滤膜工艺,日处理100万立方米污水,出水达北京市地标B标准,通过智慧化管理实现流域水量精准调配。某再生水厂的"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处理技术,使沼气率提升50%,运行电耗降低60%,每年生产10万吨污泥产品替代有机肥,实现碳减排2.6吨/吨污泥的环境效益。
湖泊治理的系统思维成效显著。滇池通过七年攻坚,连续保持全湖Ⅳ类水质,35条入湖河道中27条达Ⅰ-Ⅲ类标准。昆明市建成29座水质净化厂,日处理能力252万立方米,2024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6.77万吨。其创新的"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与89.85%的雨污分流覆盖率,结合湖滨生态带建设,使水生植物恢复至303种,鸟类增加到175种,实现了生态与水质的同步改善。
政策与技术的协同发力构建了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湖北水利投资超3000亿元,推进引江补汉等重大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783万亩。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的"八体系"建设,涵盖从数字孪生水利到节水制度政策的全方位布局,推动膜生物反应器等先进技术规模化应用,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当前,我国仍面临水质改善成果巩固难、极端天气应对能力不足等挑战。专家指出,需进一步发挥水利科技在监测预警、智能调度中的作用,提升水安全韧性。从北京再生水厂每年数十亿立方米的再生水利用,到滇池湿地年吸收1324吨总氮的生态净化,中国正以"技术创新+系统治理"的双轮驱动,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中科蔚蓝提醒您:随着"十四五"水利规划收官,我国水资源管理已从工程治水迈向智慧治水、生态治水的新阶段。在全球水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14亿人用水安全的实践表明,唯有将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才能构筑起真正可持续的水安全屏障。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