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碧水保卫战:在治污与节水间筑牢安全屏障 时间:2025-09-26   访问量:0

    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突破90%大关,长江干流连续5年保持Ⅱ类水质,黄河干流连续3年稳定在Ⅱ类标准。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我国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领域的系统性攻坚,但城乡治理不均衡、风险防控压力等挑战仍在考验着水安全防线。


水资源保护


    城市污水处理的提质升级成为治污核心突破点。在山西太原,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16的这座缺水城市,已建成7座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118万吨,再生水回用率超25%。晋阳某污水处理厂的地下车间里,污水历经21小时、20多道工序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部分输送至清徐经济开发区,为企业降低三成用水成本。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将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通过碱性热水解技术制成有机肥料,实现"变废为宝"的闭环治理。

    流域治理的系统性思维正在破解复杂水问题。广东东莞石马河曾因污染被称为"乌龙江",通过综合治理实现蝶变,2025年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名单,77.4公里河涌主要污染指标大幅下降,重现鱼群洄游景象。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创新实施"厂网一体化"模式,建立流域调度中心,通过10套在线监测设备实现水质水量精准调控,使神定河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这种"源头管控、厂网一体"的思路已在全国15座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推广应用。


水资源保护


    法治力量为水资源保护注入刚性约束。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针对企业宁用黄河水不用再生水的问题,推动出台政策,对使用再生水的企业免征水资源税,水价直降1.5元/吨,一年节约黄河水371.8万立方米。浙江余姚通过"河长+检察长"协作模式,规范4家环卫企业取水行为,推动安装11台取水记录设施,让公共用水纳入法治化监管。

    城乡治理鸿沟仍是亟待填补的短板。截至2024年6月,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率虽达45%,但中西部部分县市仍低于10%,大量设施面临闲置困境。安徽全椒县滁河水污染事件更警示风险防控不可松懈——企业火灾污染物外泄后处置拖沓,最终导致跨区域水体污染和鱼虾大量死亡,多名干部被追责问责。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太湖30年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到厦门近岸海域优良面积比例提升35.4个百分点,治水成效有目共睹。随着《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出台,未来需持续深化"厂网河"一体化治理,激活农村治污市场活力,让每一滴水都在法治轨道上实现生态价值与民生效益的统一。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