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突破90%大关,长江干流连续5年保持Ⅱ类水质,黄河干流连续3年稳定在Ⅱ类标准。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我国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领域的系统性攻坚,但城乡治理不均衡、风险防控压力等挑战仍在考验着水安全防线。
城市污水处理的提质升级成为治污核心突破点。在山西太原,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16的这座缺水城市,已建成7座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118万吨,再生水回用率超25%。晋阳某污水处理厂的地下车间里,污水历经21小时、20多道工序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部分输送至清徐经济开发区,为企业降低三成用水成本。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将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通过碱性热水解技术制成有机肥料,实现"变废为宝"的闭环治理。
流域治理的系统性思维正在破解复杂水问题。广东东莞石马河曾因污染被称为"乌龙江",通过综合治理实现蝶变,2025年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名单,77.4公里河涌主要污染指标大幅下降,重现鱼群洄游景象。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创新实施"厂网一体化"模式,建立流域调度中心,通过10套在线监测设备实现水质水量精准调控,使神定河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这种"源头管控、厂网一体"的思路已在全国15座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推广应用。
法治力量为水资源保护注入刚性约束。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针对企业宁用黄河水不用再生水的问题,推动出台政策,对使用再生水的企业免征水资源税,水价直降1.5元/吨,一年节约黄河水371.8万立方米。浙江余姚通过"河长+检察长"协作模式,规范4家环卫企业取水行为,推动安装11台取水记录设施,让公共用水纳入法治化监管。
城乡治理鸿沟仍是亟待填补的短板。截至2024年6月,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率虽达45%,但中西部部分县市仍低于10%,大量设施面临闲置困境。安徽全椒县滁河水污染事件更警示风险防控不可松懈——企业火灾污染物外泄后处置拖沓,最终导致跨区域水体污染和鱼虾大量死亡,多名干部被追责问责。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太湖30年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到厦门近岸海域优良面积比例提升35.4个百分点,治水成效有目共睹。随着《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出台,未来需持续深化"厂网河"一体化治理,激活农村治污市场活力,让每一滴水都在法治轨道上实现生态价值与民生效益的统一。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