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大中型水库蓄水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这份数据勾勒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态势,但3・16湖南耒水铊污染事件等案例也警示,水资源安全仍面临风险挑战,而污水处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正为破局提供路径。

总量充裕背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5928.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比达61.6%,虽较上年减少24.0亿立方米,但仍是用水大户。更值得警惕的是突发性污染风险:2025年3月,郴州市某水泥企业拆除窑炉产生的含铊灰尘经雨水冲刷入耒水,致跨市断面铊浓度超标30%,虽经应急投药处置后水质恢复,但暴露了工业污染防控的薄弱环节。同年9月,昆明宜良县因暴雨致养殖场污水渗入备用水源,再次敲响水源地保护警钟。
农村污水治理的突破成为亮点。四川省巴中市创新“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自用-大家用-备用”三级处理体系,实现80%污水资源化,惠及110余万人,单户建设成本仅2500元,年运维费低至2000元。广东饶平则通过“生态塘+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将上东村的臭水塘改造为净水系统,日处理污水160吨,运维成本较传统设施降低75%,2024年提前完成222个村治理任务。南通市更构建智慧监管体系,用电力大数据实现20吨以上处理设施全覆盖监管,治理率达61.9%。

工业污水处理的技术革新同样关键。山东企业研发的“焦化脱硫废液回收精制盐技术”,能将废液转化为纯度99%以上的工业盐;“污水深度脱氮MOBR技术”总氮去除率超95%,已在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中应用。这些技术让工业废水从“污染源”变为“资源库”,呼应了2024年工业用水效率提升的成果——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上年下降5.3%。
水利部数据显示,2024年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占比提升至4.3%,地下水源供水减少35.5亿立方米。这一增一减的背后,是“开源节流”战略的深化。但专家指出,要实现水资源安全的长治久安,需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源头管控,推广农村污水治理的低成本模式,让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形成合力。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耒水的应急处置到巴中的生态循环,中国的水资源保护正走在“风险防控”与“高效利用”的平衡路上。当每一滴污水都能被精准治理,每一片水域都能得到严密守护,水资源方能真正成为永续发展的支撑。咨询热线:15684397985
-
多地发力,共谱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新篇-山东中科蔚蓝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升。各地积极行动,通过完善制度、靶向攻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白银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创新构建水...
查看详情
-
多维度发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效初显-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在生态环境领域,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这两大关键板块持续投入,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从技术革新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推动工作进展,一系列显著成效正逐步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格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查看详情
-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关乎生态安全、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政策引领到地方实践,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参与,一系列积极行动正全方位重塑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
查看详情
-
多地区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路径,守护生态根基-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而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广袤平原到山川河谷,各地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为生态安全筑牢根基。 湖南在水生态保护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8.6...
查看详情
-
创新治理模式与全民行动并行,共护水资源生态新图景-山东中科蔚蓝环保新闻站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西南山区到华北平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同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水资源生态保护的崭新图景。 在贵州,乌江水环境治理迎来关键突破。2024年,乌江流域贵州段水质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