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信息

新闻资讯

neWSCENTER
水资源治理:在平衡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10-21   访问量:1004

     水利部2025年6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大中型水库蓄水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这份数据勾勒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态势,但用水结构优化与污染治理的深层挑战仍需破解,而多地涌现的创新实践正提供解题思路。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家底的"喜"与"忧"并存。从总量看,2024年全国平均降水量717.7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多11.4%,为水资源供给提供了有利条件。用水效率持续提升,万元GDP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0。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用水占比仍达61.6%,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仅占4.3%,地下水源供水较上年减少35.5亿立方米,反映出水源结构优化的紧迫性。

    工业污水处理的"变废为宝"实践颇具示范意义。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啤酒废水协商排放模式,让企业废水直接成为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既降低企业治污成本,又省去处理厂购买乙酸钠的费用,实现"污水治理、节能降碳、营商优化"三赢。园区配套4座工业污水处理厂,通过24小时智慧监控与管网日常巡查,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该模式已入选生态环境部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


水资源保护


    农村污水治理则探索出低成本高效路径。广东饶平县推行"一村一策",2024年提前完成222个村的污水治理任务。上东村利用闲置水塘改造生态系统,通过水生植物与鱼类净化污水,结合太阳能曝气技术,年运维费用较传统设施节省75%;山门村采用"微动力+人工湿地"模式,设施建设成本降低40%,运维费用年减70%。这种"生态消纳为主、工程处理为底"的模式,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科技赋能让水资源管理更精准。湖北升级的4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采用"北斗+5G"双信道技术,实现数据秒级回传,监测效率提升90%以上,搭配太阳能供电系统减少碳排放30%。天门市佛子山站的交互式展示屏,让公众可实时查看地下水数据,推动保护意识提升。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碧水之路》报告显示,十年治水使国控断面I—III类水比例从63.1%升至90.4%,但水生态保护不平衡问题仍存。从工业协同到乡村创新,从技术升级到公众参与,我国正构建多元共治体系。正如专家所言,唯有持续深化系统治理,才能让"碧水长流"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咨询热线:15684397985



推荐文章